18封67年前的战地家书重现 背后的故事看哭很多人

2018-03-29 08:09
  • T大

昨日,在高安市汪家圩乡团山杨林村,村民况嫦娥向记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况重晚67 年前写给妻子和兄长的信。

况嫦娥是况重晚的儿媳

况重晚的儿子2016 年去世后

这18 封家书一直由她保管

在这一封封战地家书中

我们真切感受到况重晚烈士的家国情怀

家书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跟着江南君一起瞧瞧

他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战士

况重晚1913 年出生于高安汪家圩团山杨林村,据村中老人回忆,况重晚为人耿直,脾气温和,身材魁梧,力大如牛。

1946 年3 月25 日

33 岁的况重晚与18 岁的妻子何仙花结婚,结婚才9 个月就被国民党抓壮丁,被迫从南昌北上到河南息县参加国民党军,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家。

1948 年辽沈战役中

况重晚弃暗投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113 师337 团二营四连战士,因表现突出,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 年10 月19 日

况重晚作为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五四部二大队步四部队。先后参加过第一阶段1950 年10 月25 日到11 月5 日的第一次战役,将敌人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参加过1950 年11 月25 日到12 月24 日的第二次战役,迫敌退至三八线;参加过1950 年12 月31 日到1951 年1 月8 日的第三次战役,突破" 三八" 线;参加过1951 年1 月25 日到4 月21 日的守备战,投身坚守防御、战备反击、运动防御等多种形式的作战。

1951 年

况重晚在写给妻子的一封信中说:" 以前没有办法才去当兵,后来我才知道从前是当糊涂兵,我现在一心一意保家卫国,所以当兵也是光荣的。"

直到牺牲都没能见过儿子一面

1946 年离开家乡后

况重晚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家

在况重晚的信中

可以看出他对家乡亲人不能割舍的牵挂

因为家庭条件非常苦

况重晚多次往家里寄钱补贴家用

在一封写给妻子的信中,况重晚满是对妻子的思念:" 这次来信没有别的事,就是分别太久没有见面,但是我想你的情份没有改变,我在外经常挂念你的身体如何,照应家事怎样。希望好好爱护自己身体,家事更加注意些,我在外面不需要记挂,见信如见面,以后将你的心意写信说明,以免我在外挂念。"

况重晚离开家乡的时候

妻子已身怀六甲

直到牺牲

他都没能见过儿子一面

但他在信中多次提及儿子

在一封1951 年8 月29 日

写给兄长况重日的信中说

" 现在秋天的时候气候多变,要我妻子好好照应儿子建国,莫要感染风寒,好好操持饮食,村子前后或山上或水塘要加紧照顾。"

尽管对家人有着无尽的思念

但在战斗一线

况重晚从来都是义无反顾

他在一封信中写道

" 现在我们为了祖国幸福,为了实现真正的和平,我们战斗在前线上,保卫我们的胜利果实"。

况重晚对光明的新社会充满了热爱和向往,他在写给兄长况重日的信中说:" 吃水别忘了淘井人,吃食别忘了毛主席的恩,我们应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在1952 年7 月20 日的战斗中

况重晚壮烈牺牲

年仅39 岁

葬于朝鲜

1954 年2 月21 日

经志愿军一一三师政治部

批准为革命烈士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这句话被用在很多行业里

但我想它更适合用在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上

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

哪有我们现在的岁月静好

点赞致敬!

来源: 彭松林、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廖济堂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