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一位世界冠军的三十年航模梦

2018-06-02 09:03 凤凰网江西综合
  • T大

他曾经代表中国三次问鼎世界冠军,他也曾因为项目取消、队伍解散一度迷茫无助。航海模型制作,在这个不为人所熟悉的领域里,来自南昌的徐荣曾经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选手。三十年间,他从辉煌的顶点到人生的低谷,让他坚持下来的,只有那份对航海模型事业的热情。

本期封面

南昌蒋巷镇赣江边,一所不起眼的小房子里,徐荣建起了一间属于自己的航海模型工作室,这里比邻赣江,让他重新找到了年轻时在体育运动队里的感觉。 16岁放弃学业,当了几年泥瓦匠,1984年徐荣的海模生涯正式启航。

一开始,徐荣是在自家阁楼上做模型,一边看科学杂志一边学。“有一次,我在江西省航海模型运动学校帮别人干活,顺便向一个教练请教了几个专业问题。那个教练就很好奇,问我做过什么东西。我就说做过遥控汽车,后来当着他的面组装了一辆汽车模型。”就这样,徐荣被招进了江西省航海模型运动队。

“1984年我19岁,当时的航模队要参加全运会,想选一批人集训,有人问我去不去,我没多想就同意了。到了六月份集训的时候,让我独立做一条船,十月份去天津参加比赛,没想到拿了冠军。正是因为这个奖,让我在航模队转为正式工。”徐荣说,纯属因为兴趣,没想到后来还解决了工作问题。

拿到全国冠军后,徐荣紧接着参加了一个世界级的锦标赛。“我没想到的是,自己又赢得了参赛资格,并且获得世界大赛三等奖。从那以后,我的水平就一直保持在世界前两位。”徐荣说,当他拿到世界大赛的第三,那一刻,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徐荣所在的航模比赛组别里,他几乎是打遍世界无敌手。“1987年、1991年和1993年,我代表祖国拿到了三次世界航模大赛的冠军,那几年是我在这个领域里的巅峰时刻。”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比赛是第一次袖珍模型,我当时选择是的‘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这艘船是我师兄曾经制作的一个大型模型。由于难度特别大,教练当时建议更换船只,但我还是决定尝试一下。”如今这艘拿到世界冠军的“向阳红10”号科考船的模型,依然光彩不减。

“制作这艘船的时候,我没有得到图纸,只有一些照片参考资料。为了最大地还原这艘船的每个细节,我特意跑到上海登上了‘向阳红10’号,拍下了几百张照片用于模型制作。”徐荣对凤见摄影师说。

“当时我所在的组别为C4级,比拼的是模型的外观和细节。为了能拿到冠军,我在机械臂、船只灯光,甚至配套的直升机上都做了完整的复原。一些零件比头发丝还要细,必须要用放大镜才能组装。”徐荣告诉我们。

没想到巅峰过后迎来的却是低谷,几年之后因为航模是非奥项目被国家取消,整个行业都面临着解散。“那个时候没有比赛,平时也不训练,大家一度无事可作。我被单位调动到跆拳道队当领队。”徐荣说,当他得知航模队要解散的那一刻,整个人都懵了,仿佛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那段时间最难熬,我们一边要带队训练,一边要利用业余时间来制作模型。由于航模不再属于运动项目,所以在大家眼里,模型都是玩具。我从世界冠军一下子变成了不务正业。”可是,徐荣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航模,继续在家里制作模型。

以前是举国体制,所有制作航模的经费都来自国家,后来航模队解散,从工具到材料,制作航模的每一分钱都要自己掏。还好家人很支持我,让我一直能留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徐荣说。

这几年开始,航模比赛又重新出现在省运会、全运会上,但徐荣已经决定不再参加任何比赛。“以前制作模型就是为了比赛,比赛就是要拿第一,而现在我制作模型就是为了推广这个项目。把这些模型送到学校,帮助他们进行科普研究等等。”徐荣说,随着年纪增长,自己对这个项目的追求也发生了改变。

这三十多年来,徐荣只专注做这一件事情,尽管不再参加比赛,但通宵做模型还是家常便饭。在他的工作室里,放着方便面和八宝粥,运动队里养成的“打持久战”的习惯现在仍然保留着。“我就在想,能不能通过我的力量,通过我对航模的了解,把它归纳成一门课程,传承航模文化。

“近几年全国不少高校开通了许多传播船模的课程,需要很多模型给学生上课,这个时候就需要我的模型用来教学,还有一些学校的展厅,也需要我的模型与技术。”渐渐地,徐荣可以通过自己制作的航模来获得一些收入。

“航模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带来了超越自我的精神和专注力。现在很多年轻人沉迷于新时代的电子产品,基本的动手能力都没有,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能把我的经验传承给年轻人。”徐荣告诉凤见摄影师。

“如果当年航模队没有解散、如果航模项目进入奥运会,也许我的人生道路可能就会发生改变,我可能不会留在南昌,会继续去比赛。但是这一切没有如果,人生就像一艘下水的航模,只有向前行驶,才会知道遇见什么样的风景。”徐荣说。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