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昔日采煤沉陷区 今朝花海生态美

2019-04-25 17:46
  • T大

4月21日,走进萍乡安源区城郊管委会略下村“阳光花海”基地,只见基地依山而建,依势而立,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近可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沥青铺路迂回曲折;望远处长空万里,浩峦叠翠,一片绮丽风光,令人心旷神怡,竞相绽放的樱花、海棠花、映山红、与秀美的湖光山色、茂密的古树名木、错落有致的民居交相辉映,形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春日田园画卷。

因煤炭而兴,也因煤炭而衰。

“阳光花海”基地山坡上,正在给海棠树清理枯枝的村民周绍林,说起略下村的今昔,周绍林如数家珍。“高峰期,村里有大小煤矿38家,全村2000余人中一半以上从事与煤炭相关的工作,那时的略下村还算富裕。到了2003年,随着煤矿的陆续关闭,很多村民下岗了,开始外出讨生计。我外出打过工,家门口做过零工,随着年龄增长不得不回到村里,可收入却失去了保障。”周绍林说。从动工的那天起,周绍林就在基地做事,每天100元,去年挣了2.6万多元。这个挖了30年煤、打了13年工的朴实农民感叹道:“种树种花比挖煤好过多了,钱不少、还干净轻松;以前晴天出门一身灰、雨天出门一身泥,现在生活在景区,人都要多活几年。” 

萍乡市经济发展形势变化让略下村不得不寻找出路。出路在哪?一番思索,城郊管委会2016年下定决心,依托略下村近城且依山傍水的生态基础,对600余亩采煤沉陷区进行生态修复,整合辖区旅游资源,以“阳光花海”为龙头打造“鲜花小镇”。三年来,当地政府投入资金超过2000万元,在采煤沉陷区种上桂花、香樟、樱花、紫薇、茶梅、红枫、海棠、杜鹃、碧桃等花木,修建了游步道、休闲亭、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略下村正一步步迈上致富之路。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去年4月,首届“浪漫樱花、秀美略下”文化旅游节在“阳光花海”基地举行,一周时间就吸引了6万人次的游客前来赏花、游玩。今年74岁的文招明,一辈子没离开过略下村,他说“煤矿红火时,车来车往;如今生态转好时,人来人往”。笔者采访的略下村干部周志纯介绍说,去年接待游客总数超过了20万人次,当地百姓通过出售土特产、办农家乐、开民宿,增加收入近500万元。探索“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村里成立林木良种繁育、生态有机养殖等多个合作社,吸纳当地90%以上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10%以上。

下午,我们又来到芦溪源南乡石塘村的脐橙果木基地,一棵棵脐橙树在初春的霏霏细雨中嫩叶青青,呈现一片生机。这里原来是一片废弃工矿区,矿区内地面沉陷,植被、土地被严重破坏,有关部门在对土壤等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因地施策,经过平整、修复,昔日废弃矿山,如今成了“树上可摘橙,树下可养禽”的百亩脐橙基地,再难寻往昔荒凉景象。据悉,2016年以来,萍乡市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取得较好成果,截至目前,萍乡市共投入治理资金20805万元,已生态修复的废弃及闭坑矿山65个,面积1.18万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该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为抓手,强化综合治理措施,工程治理和合理开发双管齐下,生态修复与经济转型有机结合,使破损山体再次披上绿色,废弃矿山重新焕发生机。

“青山绿水”工程的实施,全面提升了环境质量,取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各地因地制宜,使昔日凹凸不平的秃头山重披“绿衣衫”,既有效解决地灾隐患,提高区域水土保持能力,生态修复良好,又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安源区城郊管委会略下村原来是露天采煤沉陷区,经过生态修复,如今成了“阳光花海”,打造出“四季有花”的美丽乡村景色,300亩樱花、紫薇、海棠等花团锦簇,引得游人如织,实现“地下开采”到“地上开花”的华丽转身。

发展特色农业,助推农民脱贫致富。

该市结合废弃工矿区实际情况,科学论证,走出果林经济发展新路子,也带动当地林下经济发展,上栗县鸡冠山乡成立有机蔬菜基地,每天接纳数百游客来园采摘草莓等有机蔬菜,芦溪县源南乡石塘村脐橙果木基地的承包户在脐橙树下散养家禽,就地聘请员工,用汗水和热情描绘着致富的蓝图。废弃矿山的综合治理,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更为老百姓就业增收带来希望,成为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

为规范管理,萍乡市对辖区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科学布局,对未履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义务的矿山即时下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逾期未整改的列入异常名录和违法名单并依法依规清理整顿和关闭。继续加大投入,加强生态修复。未来两年,剩余的废弃矿山将全部复绿,每年投入不低于4000万元进行恢复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严把准入关,加强矿政管理。严格落实“三个决不允许”,即:决不允许新批露天开采矿山;决不允许已批矿山扩产扩能,原则上到期必须关闭,争取提前关闭;决不允许造成新的破坏,已经开采和将要退出的矿山,都必须限时做好生态修复工作。

该市按照“重点突出、分类施策、阶段治理、全面复绿”的原则,推进持证矿山边开采边治理,重点实施28个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使4000公顷废弃矿区变身绿地,实现从卖煤炭到“卖风景”的美丽嬗变。(李绍荣 骆辉)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