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白鹿洞书院 感受文化与茶的渊源

2019-05-16 02:50 凤凰网江西综合
  • T大

五月的脚步过半,雨水开始蔓延九江的整片时空,烟水迷蒙,潮湿清寒。“一半春销风雨天”,正是这样的天气里,却难消2019九江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茶旅体验媒体采风行活动媒体团成员们的热情。

5月15日,媒体团成员们正式开始为期三天的采风活动。第一站,成员们来到了享有“世界文化景观”“海内第一书院”“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等声誉的白鹿洞书院,一起感悟这座千年书院的人文魅力和文化传承。

白鹿洞书院(图片由史玉琨摄)

白鹿洞书院坐落在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五老峰东南麓。它肇始于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办国学于五代,定名于北宋刺赐,宏大于南宋朱熹之复兴,绵延于元,邵隆于明清,千有余年。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涉于此隐居读书,渤养一头白鹿“自娱”,鹿通人性,出入更随,山民疑为神鹿。又因此地四山环合,俯视似洞,白鹿洞因以得名。1959年,被江西省政府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白鹿洞书院从农垦部门划归文化部门管理,成立“庐山白鹿洞书院文物管理所”管理机构,加强文物保护,并进行逐步修复;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由“庐山白鹿洞书院文物管理所”升格成立“庐山白鹿洞书院管理委员会”,1996年,列为庐山“世界文化景观”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白鹿洞书院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后又与江西吉安的白鹭洲书院、江西铅山的鹅湖书院、江西南昌的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

王阳明像石刻(图片由史玉琨摄)

白鹿洞书院依山而建,院前贯道溪自北向南流过。走进书院,古人在此读书讲学留下的精神遗存,处处可见。如,朱子祠内的朱子自画像石刻、明伦堂前的王阳明像石刻。“来到白鹿洞书院感受品茶品泉的文化人的培养环境、成长理念,与当下整个饮茶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是有道理的。”在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李宁宁看来,文化、茶和书院是相得益彰之物。

媒体行成员们在李宁宁的引导和讲解下,从礼圣殿到西碑廊,走过明伦堂,经过鹿洞,切身感悟经过历史洗礼的文化底蕴。“南宋理学家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规》影响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传至海外的日本、南韩及东南亚一带,白鹿洞书院誉享海外。”在李宁宁看来,《白鹿洞书院揭示》是朱熹对中国教育思想的重要概括,“也是中国儒家教育的一个宣言和纲领”,它包括五教、为学、修身、处事、接物几方面。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