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媒体采访团走进修水县 体验传统制茶工艺

2019-05-18 01:09 凤凰网江西综合
  • T大

从刚刚采摘的嫩叶到一杯茶需要经过很多个环节。然而,大部分人接触到的更多是最后的环节——品茶。5月17日上午,2019九江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茶旅体验媒体行活动媒体团成员们最后一站,走进了素有中国红茶起源的宁红茶产地修水县,一起体验传统制茶工艺。

走进宁红茶文化园,媒体团成员们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茶香。现场,有新鲜茶叶整齐地晾在操作台上,“这是宁红茶制作中最基础的萎凋环节,主要是为了让茶叶蒸发水分,降低茶叶细胞的张力,使叶梗由脆变软,增加芽叶的韧性,便于揉捻成条。”宁红茶文化园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由于水分的散失而引起茶梢中的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为形成红茶色香味的特定品质,奠定物质变化的基础。萎凋过后便陆续进行揉捻、发酵与干燥等工序。而在此一旁,许多机器正在有条不紊地将茶叶逐渐揉捻成条形。

随后,媒体团成员们体验了手工炒茶过程。在专业炒茶师傅的讲解、指导下,媒体团成员们仔细地聆听、观察炒茶,“茶叶采摘后,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才能将一杯好的茶叶泡制而成,真可谓是喝茶容易制茶难。”一位媒体记者通过全程体验,发出如此的感叹。炒茶又叫炒青,据介绍,之所以要炒茶是因为这样才能原汁原味得保存住茶叶中的香味。而人工炒制又有别于机器炒茶,通过人工炒的茶叶一般都较完整、鲜亮,口感比较清纯。

宁红茶是修水县的历史名茶,也是我国工夫红茶中的珍品之一。“宁红茶”素以条索秀丽,金毫显露,锋苗挺拔,色泽红艳,香味持久而闻名中外。据旧方志及清代瑞延《纯浦随笔》等书记载,宁红茶创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至光绪年间曾一度被列为贡品茶。二十世纪初是宁红茶盛产、销售全盛时期,国内外茶商、专家誉其为“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行业谣谚:“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修水县作为“宁红茶”出口生产基地,1958年生产的“宁红茶”新品种,经中外专家鉴定,品质已达到国际高级茶标准。1980年获江西省人民政府嘉奖令。1983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的荣誉证书。1984年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1985年获国家农牧渔业部金杯奖和国家银质奖等等。

此外,媒体团成员们还走进黄庭坚故里,有“进士第一村”之称的双井村。双井村四周群山环抱,一条小河缓缓从村前流过,环境优美;这里人文历史底蕴丰厚,历代名人辈出,北宋年间,黄氏家族儒学传承,人才辈出,百余年间出了以“双井十龙”为代表的四十八位进士,有五位官至尚书,故享有“华夏进士第一村”的美誉。值得一提的是,双井村还是“双井绿茶”的发源地。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